【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出生在俄国,成长于德国;在一战中为德国而战,心灰意冷之后投身共产国际;曾被誉为“数学界的希望之星”,却是毅然接受任命收敛光环,成为隐蔽战线的间谍……他就是苏联谍王——理查德·佐尔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传奇的人物,也曾歇斯底里地怒吼,也曾因为不得信任而错误百出,甚至比普通人还要脆弱。最后更是因为一支打火机而暴露身份,最终在1944年被处以绞刑。
那么,这位谍王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佐尔格又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佐尔格)
一、天赋异禀的解密英雄
19世纪末,理查德·佐尔格降生在俄国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小镇;在他三岁那年,随父亲迁往德国定居。
在众多老师的眼中,“理查德·佐尔格是一个历史学问渊博的学生,善于辞令,未来或许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德国老师,甚至是德国外交官”。
然而,德军一战的失利以及共产思想的传播,让这位能言善辩的德国青年决定弃暗投明,在1924年定居莫斯科,加入共产国际,借记者之名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三年后,佐尔格进驻斯堪纳亚半岛,负责监视瑞典、挪威等国的一切行动。
在那里,他用自己惊人的解密天赋证明了自己“并非只是一位纸上谈兵的记者,同样是一位实干派的情报大师”。
(佐尔格)
与佐尔格一同赴任的安德烈·卢尼奥夫最早发现佐尔格身上的神秘智慧,称其“记忆力非凡,有着超强的算术天赋和令人垂涎的智商”。
此后,瑞典大使和挪威特罗姆瑟大学数学系教授厄德高也发现了佐尔格在数学方面过人的天赋。
原来,佐尔格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却靠自己推算出了数论知识,甚至是四阶方程的演算公式。
在挪威参加婚宴的时候,佐尔格向一位名叫阿兰·扎戈耶夫的剑桥教授发起挑战,因为出色的表现,甚至受邀进入剑桥大学学习。
奥地利《数学报》甚至将佐尔格称作“世界数学界最耀眼的新星之一”,受到国际数学大师的关注。
(佐尔格)
在斯堪纳亚半岛工作期间,佐尔格将破译密文当作了自己的爱好,殊不知,这正是一项埋葬天才最多的残酷事业。
密文本身的荒诞性和偶然性,决定了破译密文的艰难,密文“破译不了是正常,破译了才是不正常”、“破译密文是听死人的心跳声”,死人是没有心跳的,这也正是密文的荒诞性所在。
除此之外,破译密文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项孤独的事业——破译密文,非常需要扑朔迷离的运气”。
一直与佐尔格共事的安德烈·卢尼奥夫曾记录道,“佐尔格曾告诉我,是我的梦呓为破译提供了线索”,可见破解密文靠的不是公式,而是一念之间的神奇——仅拥有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要想成功破译密文还需要运气,但运气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
(佐尔格)
然而,佐尔格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在短短三个星期内就破解了瑞典、挪威两国的军用密文,为苏联送去了源源不断的情报。
也正是因为过人的数学和推理判断的能力,他被推荐给了苏军情报部部长别尔津。
别尔津的祖父曾被沙皇尼古拉二世称为“高加索的天才”,他3岁起便跟随祖父学习数学知识,15岁时推理问题的速度已经与爷爷相差无几,最终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数理学博士。在回国后成了当时全苏联最年轻的情报部部长。
面对着别尔津这样的“大腿”,佐尔格一开始却是拒绝的——“我宁愿扛枪爬到前线,也不要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电报的消息”。
然而,在结束任职回到苏联之后,佐尔格在远东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弗拉基米尔·格拉纳特是苏联远东地区的情报指挥官,也是佐尔格的顶头上司,尤其喜好挖掘天赋异禀的年轻人,他曾在1921年招揽了一个名叫安德烈·谢苗诺夫的“怪人”。
(苏联情报新闻的报道)
格拉纳特在带走谢苗诺夫时说:“不管怎样,有一点我想各位村民们是万万意料不到的,就是:他们认定的傻子安德烈·谢苗诺夫即将成为一个撼天动地的大英雄”。
格拉纳特抵达谢苗诺夫所在的村落时,谢苗诺夫在村民的眼中就是一个傻子,他双目失明,没有劳动能力,无法为母亲减轻生活的负担,而且他性格偏执且易冲动,村民都爱拿他逗趣。
格拉纳特带走谢苗诺夫时村民们来送行,大家都以为谢苗诺夫至少是去当乐器调音师,绝不会料到这样一个傻子竟然是被远东情报部门挖走。
佐尔格对于谢苗诺夫的经历备感好奇,连忙追问这位“前辈”的传奇故事,而格拉纳特则是黯然神伤,并不回应。
佐尔格内心一颤,转念想到:谢苗诺夫这样的残疾人尚能大有作为,“自己也有着成为英雄的可能”。
精神大振的佐尔格在回到莫斯科之后,在1929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总司令部4局,这一部门主掌苏联的各项情报工作。
(别尔津)
而这一部门,自此之后成为了佐尔格终生服务的部门。
1933年,佐尔格奉命前往日本,开启了自己传奇的间谍生涯。
佐尔格主动丢了“破译天才”的光环,决定成为一名深耕在隐蔽战线中的特情人员,为了国家和民族安危不懈地战斗着。
二、深入敌后的谍报英雄
在抵达日本后,佐尔格将侦听和破译人员的工作地点固定在东京城内一处茶肆的旁边,招揽了苏共党员马克斯·克劳森、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尾崎秀实、美共党员宫木佑德等人,组成了一个名为“拉姆扎”的间谍核心小组。
经过两年的辛勤耕耘,佐尔格于1935年彻底在东京站稳了脚跟。
隐藏在闹市里的“拉姆扎”,在斗室里孤军奋战,搜集各类加密情报,一旦成功破译就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尾崎秀实)
相比于在斯堪纳亚半岛时期而言,潜伏在日本敌营的佐尔格的处境更加险象环生、如履薄冰,他时刻面临着与敌人面对面的近距离较量,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竭尽全力地伪装自己,过着谨小慎微的生活,因为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不仅会丧失自己的生命,更会危及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他只能凭着超强的意志力和对信仰的忠诚,沉着冷静地与对手周旋。
1936年,日本政局动荡,对外战争一触即发,佐尔格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东京街头满是巡逻的警察。
佐尔格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刀尖上行走,今晚睡下后不知还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但他辗转在德国大使馆、日本街头和茶肆之间。
而且,高大魁梧的佐尔格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见缝插针,他频频出没于日军高层的聚会中,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隙都是他获取情报的渠道。
(20世纪30年代的东京)
佐尔格潜伏在敌方阵营中,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窃取情报,就像是一把尖刀,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1938年6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高官柳希科夫叛逃伪满。
斯大林得知柳希科夫叛逃后,立刻派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梅赫里斯调查事件,并命令佐尔格密切关注日军动向,为加强远东地区的防卫提供情报。
佐尔格领命之后,从北海道出发,日夜兼程赶赴东京,观察日军大本营的动向,向斯大林提出了“进驻中朝苏边境的战略要地扎欧捷尔那亚高地设防”的建议。
此后,在尾崎秀实的帮助下,佐尔格获悉了日军参谋林三郎的情报——叛逃的柳希科夫已经向日本供述,其领受了负责苏联远东防务的名将布柳赫尔的任务,但一直没有机会实现。
(斯大林)
佐尔格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给斯大林,并附上了自己的建议:有意无意地在日苏边境制造事端,刺激日军,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考验布柳赫尔的机会。
这一提议使得多疑的斯大林拍案叫绝,随即组建远东方面军,由布柳赫尔担任总司令。
不久之后,布柳赫尔对日苏冲突的谨慎措置加剧了斯大林对他的猜忌,坚定了斯大林肃清布柳赫尔的决心,一代名将布柳赫尔最终遭到了政治清算,被捕入狱。
然而,这一事件疑点颇多,斯大林清算布柳赫尔的决定也曾招致了很多官员的反对。而这正是这一事件,使得佐尔格逐渐不被信任。
(布柳赫尔)
1941年,佐尔格向斯大林透露了德军将要进攻苏联的重要情报,然而斯大林则是弃之不顾。
斯大林自信地认为,其对于战争的爆发有着充分的预期,更是宣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仅仅是用来推迟战争爆发、争取备战时间的权宜之计”。
但是当佐尔格告诉战争就近在眼前之时,斯大林却又不相信战争会发生了。这不得不说是令人匪夷所思。
情急之下,佐尔格密电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希望他能“拟定一个对德作战的防御计划”。
佐尔格甚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莫斯科中央轴线将是德军的主攻方向,而从波兰南部至基辅方向将是德国的辅助进攻路线。
(苏德战争)
然而,斯大林却是介入其中,更改了苏军的战略部署,最终招致惨败。
不得信任的佐尔格则是心灰意冷,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崩溃——这位纵横情报界的奇才,因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暴露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三、天才的背后,致命的失误
“拉姆扎”的间谍核心小组的成员尾崎秀实曾说:佐尔格一方面超强,另一方面超弱。这就是天才的悲剧。
佐尔格虽然在情报方面有着异乎常人的才能,但在性格上却有明显的偏执和极端倾向,在与人沟通和交流上存在障碍。
尾崎秀实发现其性格中存在执迷、极端且脆弱的部分,甚至是偏执和激烈的,虽然平时看起来十分内向,可是一旦打破他忍受的极限,或是触到了心灵深处的东西就很容易失控,失控就会以非常激烈和极端的方式来表达。
(佐尔格)
例如尾崎秀实曾发现了佐尔格手写的血书:“不得信任,我今后为何活着?那就是报答恩师吧”。
佐尔格连表达感恩的方式都如此极端,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的心理承受能力上的脆弱。
佐尔格向斯大林送达“德国将要侵略苏联”这一情报不久之后,“日军是否会突袭远东”成了必须探知的重要情报。
佐尔格自然是搜集这一情报的不二人选,但在参加情报讨论会回程的火车上,竟然差点犯了丢失了笔记本的重大失误,幸亏有队友在一旁看护。
自此之后,在佐尔格的身上仿佛统一了两个极端,看上去疯疯癫癫,实际上才学满腹,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佐尔格的雕塑)
佐尔格在破译密文、搜集情报这一特殊领域里拥有着过人的天赋,但他执拗的性格也意味着但这一天才有自己执着的东西,他似乎更执着于在常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会不厌其烦地做着常人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事。
在“闲暇”之时,佐尔格就会去海边静坐着,计算出海鸥的数量。
这种强和弱的奇妙统一展示了佐尔格的传奇与神秘,天才和弱者的统一构成了“有血有肉”的佐尔格。
但是,佐尔格所处的危险境地和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不能有丝毫的行差踏错,哪怕一个小小的差错都有可能断送他的生命,但他也是人,也会犯常人所犯的错误。
谍战小说《暗算》中曾写道:“我们(谍报人员)可以一生不做好事,却不可以不做一件错事”。而佐尔格则是犯了致命的失误——重要的情报工具被情人拿走了都不知道。
在佐尔格陷入麻木之时,日本特高课已经将魔爪伸向了他的情人——石井花子。
(特高课)
因为早在数月之前,日本人就觉察到了佐尔格住处有着异常的电波信号,只是碍于佐尔格与德国大使交好,而日德又同为轴心国,因此不曾直接下手。只好将石井花子当作“突破口”。
当时正是樱花飘落的时节,佐尔格颓靡不振,特高课如狼似虎——孰强孰弱,可谓是高下立判!
幸运的是,佐尔格演技高超,并一直对石井花子隐瞒着真实的身份,因此日本特高课间谍在闻讯石井花子时一无所获。
当特高课破门而入之时,石井花子完全就像是一只遇见恶狼的羔羊,湿红的眼眶中闪着晶莹的泪珠;
在闻讯之时,石井花子甚至敢于训斥特高课“搜查德国友人”。
然而,就在特高课以为此行要无功而返之时,石井花子也不仅长舒一口气,拿出了佐尔格的打火机,轻飘飘地点燃了指间的烟。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负责闻讯的日本特务迅速地锁定打火机这一“物证”——这不仅仅是一个打火机,还是一个微型摄像机!
搜查一番后,果不其然,其中甚至还有数卷微型胶片。
铁证面前,无人可逃。
1941年10月,佐尔格以违反“治安维持法”和“国防保安法”的罪名被日本法西斯政府逮捕。
自此之后,佐尔格的任何讯息都被日本政府封禁,最终在1944年被处以绞刑,含恨而亡。
一代传奇,黯然落幕。
后记:
在佐尔格被处以绞刑当天,其同僚密友尾崎秀实也命丧黄泉。
在他死后,“自认为犯下大错”的石井花子终生不嫁,一直默默地守护在佐尔格的墓旁,为其带去独有的温暖,最终在2000年与之合葬。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斯人已逝。像是佐尔格一样的无名勇士已溘然长逝,而硝烟的斗争却仍是扣人心弦。
那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岁月,依旧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参考资料:
吴琼.《二战著名间谍》[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5.
刘丙海,黄学爵.《谍海风云 世界著名谍战和间谍》[M].北京市:金盾出版社,2015.
李金成.东京佐尔格小组与30年代的日苏关系——以张鼓峰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日本学刊.
高建国.代号“拉姆扎”,佐尔格在行动(续)[J].档案春秋.
[德] 阿尔贝特?施佩尔著:《第三帝国内幕》,邓蜀生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2年.
[苏]安?安?葛罗米柯、鲍?尼?波诺马廖夫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45),上卷.韩正文、沈芜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费?丘耶夫著:《同莫洛托夫的140 次谈话》,王南枝、孙润玉等译,新华出版社湖北股票配资,1992年.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网站首选_配资网站排名_配资交易网站观点